作者:聚创考研网-李老师 点击量: 2983 发布时间: 2019-04-22 11:35 【微信号:扫码加咨询】
1431年,亨利六世在此
加冕为法国国王
1455年,教廷在此
为圣女贞德召开平反诉讼会
1804年,拿破仑在此加冕
1831年维克多·雨果小说《巴黎圣母院》的出版
“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落”
当地时间15日晚,法国巴黎圣母院发生严重火灾。该事件一发生,国内外民众便在社交媒体上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展现了社交媒体惊人的舆论引爆和舆论发酵能力。
除了舆论、社交媒体等常见的热点思路,我们还能从巴黎圣母院的这起事件里看到哪些新传的考点呢?聚创考研信息网将从狂欢理论、后真相、网络民族主义、传播的仪式观、集体记忆、想象的共同体几个角度分析。
狂欢理论
在巴赫金看来,我们实际上过着两种生活,一种是普通的民众生活,而另一种是狂欢式的生活。他将人们狂欢式的生活认为是民众自己的节日,而事实上,在多元化和社交媒体兴盛的今天,这种狂欢甚至一度匹敌我们的日常生活。
在多元化趋势明显、包容度更高的当下,我们有更多的契机去表达自己独特的观点;在社交媒体兴盛的当前,我们有更多的话语表达空间和话语表达机制来完成属于自己的网络狂欢的建构。
在巴黎圣母院火灾事件里,人们借助社交媒体、利用不同的形式发表不同的看法,有惋惜、有不舍、有戏谑,甚至有争吵,声势浩大、观点颇多、手段丰富,俨然一场民众的狂欢。这也正应了巴赫金的那句“每个人人都可以胡闹和发疯,随心所欲,除了打架和动刀子,没有什么事情是不被允许的。”
考点提示:巴赫金的狂欢理论可以在分析网络舆论时引用,小伙们们可以记下观点和经典语录,很加分!
后真相
2016年11月《牛津词典》将“后真相”评为2016年年度词汇,其含义是“诉诸情感比诉诸事实更影响民意”。在后真相时代,真相并没有被篡改,而是相对于情绪,真相显得没那么重要了,人们不再愿意去关注真相,而更愿意关注自己的情感和情绪。后真相时代的到来与碎片化信息获取、社交媒体兴盛、传统媒体式微等都有些密不可分的关系。
此次的巴黎圣母院起火事件也是典型的“情绪在先、真相在后”,人们在得知巴黎圣母院起火事件之后,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上第一时间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态度,一时间,社交媒体变成了大型的情感酝酿和爆发地,人们在激烈的情感碰撞中自然而然地忘记了真相的探讨。
因此在后真相时代里,传统媒体的发声和舆论引导就显得格外重要。在这起事件中,国外的《世界报》、《泰晤士报》,国内的《新京报》、《澎湃新闻》等都做出了及时的反应和报道,这些及时的舆论引导有助于此次事件真相的到来和人们情绪的疏导。
考点提示:后真相可以说是近几年新传考研的宠儿,不少院校都曾以不同形式对这一考点进行考察。小伙伴们可以先自行整理其内涵、原因、表现、影响、对策等方面,后期任意门也会推送。
网络民族主义
网络民族主义作为网络社会思潮的代表之一,是媒体时代典型的一种社会思想,它起源于近几年的帝吧出征等自发的网民行为,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体制外、情绪化、大众化的特点。
从积极的层面上看,网络民族主义是一种爱国的表现,能够激发人们的爱国行为。但因为其本身的激进和情绪化特点,很容易使爱国走向极端化,从而产生误导性和不良的社会效果,比如抵制日货等。
在巴黎圣母院事件曝出后,不少中国网友联想到火烧圆明园事件,甚至有网友发出极端言论“天道有轮回、苍天饶过谁”,此言论虽然能够唤起我们对于文化遗产的记忆,但不利于我国一直以来的大国气度的宣扬,是典型的网络民族主义思潮。
除了网络民族主义以外,新自由主义、新左派、民粹主义、文化保守主义、新消费主义也是互联网时代典型的社会思潮。
考点提示:网络社会思潮是李良荣大大在《网络新媒体概论》里讲到的知识,大家可以回归课本学习一下哦。可以开拓视野,更好理解我们当前的社会思潮。
传播的仪式观
20世纪70年代,美国著名的传播学学者詹姆斯·凯瑞提出了传播的仪式观,打破了主流的传播的传递观。在他看来,传播是一种以团体的或共同的身份将人们吸引在一起的神圣仪式,是在信息共享过程中人们聚集在同一时间维度上对共同体的维系。它打破了传统的传递观所强调的单向性和权威性,更强调人们在信息层面上的沟通和交流感。
巴黎圣母院起火事件曝出以后,整个世界不同时区的时间仿佛都合一了,中国的社交媒体自昨夜起便被此事件霸屏,至今仍热度不减。而全球不同的人也在以不同的方式参与这起事件,为圣母院祈祷的、搜集圣母院照片的、为圣母院进行数字化建模的,可以说,人人都是这场仪式的建构者和参与者。
而此次事件能够最大程度的、在最短的时间里实现同一时间维度上群众的聚集和传播的扩散,与巴黎圣母院本身所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密不可分,这也正应了凯瑞的那句“文化的最佳体现在仪式当中”。
詹姆斯·凯瑞的传播仪式观看起来很遥远很陌生,但我们生活里其实就有很明显的应用。
集体记忆
集体记忆由法国学者哈布·瓦赫在《记忆的社会结构》一文中首次提出,其含义是一个特定社会群体和成员共享往事的过程和结果,保证集体记忆传承的条件是社会交往和群体意识需要提取该记忆的延续性。
集体记忆是一个社会心理现象,它能够最大程度上的唤起集体对一个共同经历的事件的记忆,它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
在巴黎圣母院起火的事件里,我们可以看到两个非常典型的集体记忆的唤起现象,一个是人们对于巴黎圣母院的历史以及它所拥有的文化艺术价值的记忆的唤起,比如说《巴黎圣母院》的这部著作、电影以及其中的主人公;另一个则是中国网友们关于圆明园记忆的唤起,不少中国网友在巴黎圣母院起火事件发生后,回忆起了当年的圆明园被烧事件,引起了强烈的民族荣辱感和爱国情怀,但也存在着上文所述的民族主义倾向。
想象的共同体
“想象的共同体”这个概念是由安德森在《想象的共同体》里提出的,其内涵是“民族和民族主义不是自古就有的,它是一种现代的产物,民族作为一种共同体,是想象出来的、是建构出来的,即使是最小的民族的成员,也不可能认识他们大多数的同胞,甚至都没听说过他们,但是这种联结的印象却活在每位成员之中。”
在巴黎圣母院起火事件发生后,不少市民自发在燃烧着的圣母院旁边合唱《圣母颂》,场面十分感人,令人动容。这也恰好印证了安德森所提出的想象的共同体的影响因素:宗教信仰和民族等。
而中国网友在微博上对圆明园的追思也很好地表达了中华民族对于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因民族血缘而引发的联结感。
专业课太难没有老师辅导答疑没办法复习?
考研专业课教材真题不知道怎么找?
想要有专业的老师一对一辅导?
聚英小姐姐隆重给你介绍:
一对一辅导+阶段测评+复试阶段指导
........等课程服务
大家都报名了,你还不赶紧下手!
推荐阅读:
2、为什么厦门大学新闻传播专硕比学硕报考人数多?如何备考复习才更有效?
以上是聚创考研网为考生整理的"【2020新传考研】巴黎圣母院会消失吗?六种传播学视角分析巴黎圣母院失火"的相关考研信息,希望对大家考研备考有所帮助! 备考过程中如有疑问,也可以添加老师微信H17720740258进行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