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导师介绍:张亚群
作者:聚创厦大考研网-小厦老师
点击量: 599
发布时间: 2018-08-03 11:06
微信号: H17720740258
张亚群博士
性别 男
研究室 教育史研究所
职称 教授、博导
学位 博士
邮箱 zhangyaq@xmu.edu.cn
教育背景
1983年北京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获历史学学士。
1992年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历史学硕士。
2000年厦门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获教育学博士;博士论文题目:《科举革废与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
2009年3月,中央党校第二十六期高校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学习。
主要研究方向
1. 高等教育历史与理论
2. 考试理论、通识教育及教师专业发展
3. 大学文化及华文教育研究
学术兼职
厦门大学考试研究中心副主任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授
《教育与考试》杂志社编委
《科举学论丛》学术委员会委员
《考试研究》编辑委员会委员
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科举文化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理事
赴国外境外参加学术会议
1. 2003年10月,赴台湾暨南国际大学参加“2003’两岸青年学者论坛”,参访嘉义大学、中正大学、中山大学、台湾师范大学等校。
2. 2006年1--2月赴澳大利亚Universityof the Sunshine Coast参加英语培训。
3. 2007年10月,赴俄罗斯、立陶宛VilniusUniversity、Kaunas University参加第五届大学质量发展:变革中的大学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UNIQUAL5),并参观莫斯科大学、彼得堡大学。
4. 2008年11月27—12月2日,赴台湾新竹、日月潭参加由交通大学举办的“自由学艺与传统”(LiberalEducation and Traditions: Engaging in Dialogue and Institution Building throughCore Texts from the East and West)学术研讨会,与来自美、日及港台的学者交流学术,并参访新竹清华大学。
5. 2009年4月24日至5月1日,赴台湾参加台北教育大学主办的“2009两岸高等教育革新与发展——教育哲学与历史”学术研讨会,并参访嘉义大学、新港艺术高级中学、辅英科技大学等。
6. 2009年8月26日至9月5日,赴日本北海道大学参加 “第五届科举制与科举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赴东京参加早稻田大学文学学术院学术交流活动,并参观东京大学、京都大学、龙谷大学及奈良唐招提寺等。
7. 2010年10月21-24日,赴台湾师范大学参加“第四届两岸四地教育史研究论坛”,并参访李梅树纪念馆、明德高中等文化教育机构。
8. 2012年3月27日-2012年4月3日,赴美国威斯康星洲密尔沃基市参加美国核心文本与课程协会(ACTC)第十八届年会,会议主题为“Liberal Arts Education and the World: Inquiring into,Preparing for,and Living in the Real World through Core Texts”。参访迦太基学院、马凯大学及威斯康星大学密尔沃基分校,考察美国高校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及人才培养模式,并参观芝加哥大学。
9. 2013年3月16-19日,赴台湾参加政治大学举办的“第二届思源人文社会科学博士论文奖”颁奖典礼暨论文发表会,进行学术交流。
10. 2014年6月1日至14日,应邀赴美国参加核心文本与课程协会与哥伦比亚大学、耶鲁大学联合举办的通识教育国际研讨会(the Association for Core Textsand Courses’ Summer Seminar Project as Columbia University and Yale University:“Tradition and Innovation: Liberal Arts Education through Core Texts”),与国外学者进行广泛学术交流。
11. 2014年7月8日至10日,赴台湾清华大学,参加中国教育史研究及方法学术研讨会。
12. 2014年10月23-27日,应邀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参加“郭秉文与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和中美教育交流——纪念郭秉文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毕业100周年国际研讨会”。
13. 2014年11月28-29日,赴澳门大学参加“第八届两岸四地教育史研究论坛”。
14.2015年1月,应邀赴新加坡参加“生命如斯精彩——纪念林文庆先贤国际研讨会”。
15.2015年10月,赴台湾参加由台北市立大学教育学系等主办“第九届两岸四地教育史研究论坛”。
主要科研成果
一、论著
1. 专著《科举革废与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的转型》,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版。2007年12月获福建省第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2. 专著《自强不息止于至善——厦门大学校长林文庆》,山东教育出版社2012年3月版(章开沅、余子侠主编,“中国著名大学校长书系”,第2辑)
3. 专著《高校自主招生与高考改革》,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10月出版。
4. 专著《中国近代大学通识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福建教育出版社2015年12月出版。
5. 合著《中国考试发展史》(为第三作者),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
6. 合著《中国研究生招生考试改革研究》(第一作者),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12月出版。
7.主编《中国教育活动通史》第三卷隋唐五代,山东教育出版社2017年10月出版。
8. 参加撰写《中国科举制度研究》(王炳照、徐勇主编,)第二章,河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出版。
9. 参加编著《中国高等教育百年》(潘懋元主编,邬大光、张亚群副主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出版。
10. 参加撰写《透视中国东南:文化经济的整合研究》第十四编导言及第一、二章,约5万字。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出版。(陈支平、詹石窗主编,该书获得第14届中国图书奖)
11. 参编《科举制的终结与科举学的兴起》(刘海峰主编,张亚群副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出版。
12. 撰写《中国考试简史》第二章,(约5万字),杨学为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9月版。
13. 撰写《高等教育史》第一章、第三章、第四章,(刘海峰、史静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6月出版。
二、1996年以来发表的主要论文
1. 《新加坡人才资源政策性开发浅析》,《华侨大学学报》(哲社版)1996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编辑《劳动经济与人力资源管理》1996年第6期转载。
2. 《当代东南亚华文教育面临的文化传承问题辨析》,《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6年第1期;另载蔡振翔主编《华侨华人论文选编》,台海出版社2008年版。
3. 《泉籍华侨华人对海外华文教育的贡献》,《华侨华人与侨务》1996年第1期。
4. 《论东南亚华文教育与科技教育的协调发展》,(第一作者)《八桂侨史》1997年第1期。
5. 《儒学文化在东南亚的传播、演化及其前景展望》,《华侨大学学报》(哲社版)1997年第2期。
6. 《论李光耀的精英主义高等教育观》,《上海高教研究》1998年第6期;《教育文摘周报》1998年9月2日转载。
7.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高等教育辩证关系评析》,《有色金属高教研究》1998年第5期。
8. 《发展观的转变是高等教育思想转变之本》,《高教探索》1998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编辑《高等教育》1998年第11期转载。
9. 《论高等学校联合办学的多样化选择》,《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1999年第1期。
10. 《国外的二种效应与国内的二难选择》,《有色金属高教研究》1999年第1期;《高等教育》2000年第2期转载。
11. 《理论源于实际,高于实际----论潘懋元高等教育思想的特色》,《机械工业高教研究》1999年第3期。
12. 《儒家人文传统与两岸大学伦理教育》,《社会科学战线》1999年第4期。
13. 《高校招生体制改革的契机与导向》,《教育发展研究》1999年第9期。
14. 《科举革废与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的特征分析》,《集美大学教育学报》2000年第四期。
15. 《论清末留学教育的发展》,《华侨大学学报》(哲社版)2000年第4期;《高等教育》2001年第6期转载。
16. 《废科举对近代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变革的影响》,《有色金属高教研究》2000年第5期。
17. 《林连玉与马来西亚华文教育节》,《海外华文教育》2000年第2期。
18. 《科举革废与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的理论探讨》,湖北招生考试杂志社编《招生考试研究》第1辑,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5月出版。
19. 《高等教育大众化与入学选拔制度改革》,湖北招生考试杂志社编《招生考试研究》第2辑,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7月出版。
20. 《论汉语水平考试的海外影响》,《海外华文教育》2001年第3期;北京《华文教学通讯》2002年第1期转载。
21. 《科举革废对现代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启示》,《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年第3期。
22. 《科举革废与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东南学术》2001年第6期。
23. 《八十年代以来福建高等教育对外开放评析》,《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第2期;人大《高等教育》2002年第10期转载。
24.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互补效应》,《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2002年第2期;《高等教育》2002年第4期转载。另载罗金远主编《考试促进人的发展》,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4月版。
25. 《高校招生考试改革取向辨析》,《湖北招生考试》2002年6月号,第3期。
26. 《海外侨生赴台湾升学述评》,《台湾研究集刊》2002年第3期,《高等教育》2002年第12期转载。
27. 《从顺天府学堂到顺天高等学堂》(第一作者),《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第5期。另载《百年树人》,王金生主编,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10月出版。
28. 《科举学的文化视角》,《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2002年第6期,《高等教育》2003年第1期转载(论点摘编)。
29. 《科举革废与清末学制之推广》,《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30. 《清末奖励科名考试的实施与变革》,《高等教育研究》2003年第2期;《高等教育》2003年第4期转载。
31. 《理性认识高考负面影响》,《粤海风》2003年第2期。《高等教育》2003年第9期转载。
32. 《民国时期留学选拔考试的特点与启示》,《湖北招生考试》2003年4月号,第2期。
33. 《部门办学与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第二作者)《煤炭高等教育》2003年第4期。
34. 《"强强联合"的成功典范--西南联大管理模式及其成因探析》,(第二作者)《云南教育》2003年第24期。
35. 《从科举到学堂:20世纪初中国高等教育划时代的变革》,载潘懋元主编:《中国高等教育百年》,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版。
36. 《也谈考试的“意志”问题》。《湖北招生考试》(理论版)2003年12月号(下半月)。
37. 《探析民国时期大学设置标准的演变》(第二作者),《交通高教研究》2003年第6期;《高等教育》2004年第2期转载。
38. 《清末废科举的教育效应》,《社会科学辑刊》2004年第1期。
39. 《入世与两岸高等教育改革文化取向》,《文教新潮》2004年第1期(北美华人教育研究及策划协会发行);另载《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第2期(内容增加)。
40. 《全球化中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参数——海峡两岸入世后的文化取向》,《复旦教育论坛》2004年第2期,《高等教育》2004年第5期转载。
41. 《高等教育大众化与入学选拔制度改革》,载潘懋元主编《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理论与政策》,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年3月版。
42. 《服膺科学,献身教育——萨本栋教授的爱国思想与实践评析》(第一作者),载陈武元编《萨本栋博士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版。
43. 《高校自主招生考试的认识误区》,《考试研究》2004年第二辑,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年5月版。
44. 《“高考”比较岂能以偏概全——从哈佛拒收SAT“状元”谈起》,《湖北招生考试》(理论版)2004年10月号(下半月)。
45. 《理性认识高校自主招生考试》,《中国青年报》年10月27日
A6版;另载《厦门晚报》2004年11月15日;《教育文摘周报》2004年11月24日。
46. 《春季高考的反差与出路》(张亚群、陈翠),《现代教育报》2004年12月27日第3版。
47. 《废科举与近代学校考试制度的创立》,《中国考试》(理论研究版)2005年第1期。
48. 《从考“官”到考“学”——废科举后考试文化的变革与传承》,《书屋》2005年第1期。《新华文摘》2005年第8期转摘;《深圳特区报》2005.6.5B6版转摘。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2005年第4期转载。
49. 《科举文化:“科举学”研究的重要领域》,《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5年第7期转载。
50. 《百年之际话科举》,《复旦教育论坛》2005年第2期。
51. 《高校自主招生不等于自行考试》,《教育研究》2005年第3期。《高等教育》2005年第7期转载;《新华文摘》2005年第17期转摘。
52. 《留学教育与中国近代大学的定型--以1920年前后三所国立大学改革为例》,载田正平等主编《教育交流与教育现代化》,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版。
53. 《成人高考改革的三种模式辨析》,(第二作者)《考试研究》2005年第1期(创刊号)。
54. 《科举史:教育史学科的学术增长点》,《教育评论》2005年第2期。
55. 《如何看待研究生参加自考》(参与者之一),《人民日报?华东新闻》2005年4月21日第3版。
56. 《诚信考试的保障机制》,《光明日报》2005年5月25日,第5版。
57. 《如何确保高科技条件下的高考安全》(访谈),《光明日报》2005年6月8日,第7版。
58. 《高考改革观点述评》,《基础教育参考》2005年第6期;《新华文摘》2005年第17期列入“报刊文章篇目辑览”;人大复印资料《中小学教育》2005年第9期转载。
59. 《从单独招考到统一招考——民国时期高校招生考试变革的启示》,《中国教师》2005年第6期;《高等教育》2005年第8期转载。
60. 《郭秉文的大学理念及其实践探析》(第一作者),《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第2期。
61. 《废科举与学术转型——论清末科学教育的发展》,《东南学术》2005年第4期
62. 《科举评价:标准、视野与影响》,《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高等教育》2005年第10期转载。
63. 《高考状元热省思》,《科学中国人》2005年第9期。
64. 《透视香港高校内地招生热》,《河南教育》(高教版)2005年第10期。
65. 《近代中国教会大学的招生特点》(第二作者),《大学教育科学》2005年第5期;《高等教育》2006年第1期转载。
66. 《“科举制与科举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年第6期,《教育研究》2005年第11期。
67. 《高考改革三问——兼答黄全愈教授》,湖北招生考试(理论版),2005年10月号(下半月);人大报刊资料《中小学教育》2006年第4期转载。
68. 《论科举文化遗产》,《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2006年第2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6年第3期论点摘编。
69. 《大学自主招生考试的制度选择》,《复旦教育论坛》2006年第3期;人大报刊资料《高等教育》2006年第7期转载。
70. 《课堂教学与考试评价》(第一作者),《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第7期(下半月刊)。
71. 《潘光旦的科举研究特色》(第二作者),《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
72. 《漫议科举术语》,《中国考试》(研究版)2006年第7期。
73. 《立足实际,推进高校自主招生的多元化》,《湖北招生考试》(理论版)2006年8月号(下半月)。
74. 《多元文化与入学选择——澳大利亚高等教育观感》,《河南教育》(高校版)2006年第9期。
75. 《考试评价改革的三重导向》,《光明日报》2006年9月20日第6版。
76. 《高考的“改”与“不改”》,《社会观察》2006年第9期。
77. 《高考改革中的综合评价问题》,《湖北招生考试》(理论版)2006年10月号(下半月)。
78. 《高校自主招考的制度选择》,《光明日报》2006年12月27日第7版。
79. 《2005:众多刊物开辟专栏纪念废科举百年》,载刘海峰主编《科举百年祭》,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10月版。
80. 《北大清华自主招生考试改革透视》,《考试研究》2007年第1期;《中国教育报》2007年3月21日第7版转载;人大报刊资料《高等教育》2007年第3期转载;另收入郑朝卿主编《见证30年——纪念恢复高考30年》,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年10月版。
81. 《君子人格与书院教育》,载高峰等主编《中国书院论坛》,作家出版社2007年1月版。
82. 《大众化阶段研究生招生考试的演化趋向》,《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年第1期;《高等教育》2007年第7期转载。
83. 《论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大学?研究与评价》2007年第2期。
84. 《漫议科举考试文体》,《中国考试》(研究版)2007年第3期。
85. 《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多重功能》(第一作者),《教育与考试》2007年第3期。
86. 《论科举文化形态》,《科举文化与科举学》,上海嘉定博物馆、上海中国科举博物馆编,海风出版社2007年5月版。
87. 《高考改革的两个问题》,《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谢作栩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年6月版。
88. 《人才选拔制度的历史转折——高考恢复三十年省思》,《东南学术》2007年第4期;《高等教育》2007年第9期转载。
89. 《从虚拟到现实——一位“高考奇才”的人生选择》,《社会科学报》2007年7月26日,第四版,总1076期。
90. 《高校招生考试与民族创造力培养》(第一作者),《湖北招生考试》(理论版)2007年8月号(下半月)。
91. On the Approach of the Faculty’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Key toUniversity Quality Assurance: Faculty/ Staff Development in the Global Context.Edited by Pan Maoyuan, Fan Yihong, Zhu Yu. Fujian Education Press, 2007-9. pp.254-267.
92. 《高考制度改革的重要进展——透视2007年五省区高考改革新方案》,(第一作者),《中小学校长》2007年第9期。
93. 《20世纪20-30年代中国留德教育述论》,(第一作者),《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年第5期。《新华文摘》2007年第24期、2008年第1期分别列入历史类、教育类“报刊文章篇目辑览”。
94. 《科举考试的文化整合功能》,《探索与争鸣》2007年第12期;另载胡凡主编《黑水文明研究》第二辑,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8年9月版。
95. 《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外来性与本土化》,《大连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
96. 《考试社会学研究的一部杰作——读杨学为研究员的〈中国高考史述论〉》,《中国考试》2008年第6期。
97. 《论大学文化的民族性与国际性》,《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
98. 《科举学研究的当代价值》,《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2008年第5期。
99.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niversity Culture: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Social Sciences. 2008m. Nr.4. 21-27.
100. 《构建大学英语考试的多元评价体系》,(第一作者),《中国教育报》2008年10月15日第7版。
101. 《中华教育传统:历久弥新》,《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第9期。CN13-1286/G,第18-19页。
102. 《从探索规律到阐释文化——教育史研究的新路径》,《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年第5期。;河南师范大学主办《教育科学文摘》2008年第6期转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9年第2期转载。
103. 《高校自主招生三种模式辨析》,《考试研究》2008年第4期。
104. 《如何提高研招面试的规范性科学性》,《中国教育报》2008年11月26日。
105. 《统一考试在高校自主招生中的地位与作用》,《中国考试》2008年第12期
106. 《高中取消文理分科为时尚早》,(第一作者),《考试研究》2009年第2期;人大报刊资料《中小学教育》2009年第9期转载。
107. 《文理分科不应“文理分家”》,《光明日报》2009年4月22 日第11版。
108. 《科举制下通识教育传统的演变及其启示》,《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新华文摘》2009年第22期转载。
109. 《私立时期厦门大学教育学科的地位与影响》,载贺国庆主编《教育史研究:观念、视野与方法——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河北大学出版社2009年7月版。
110. 《高中文理分科的对策建议》,《湖北招生考试》(理论版)2009年8月号。
111. 《充分考虑农村考生的诉求》,《中国教育报》2009年10月28日
112. 《科举考试与汉字文化——兼析进士科一枝独秀的原因》,《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人大报刊资料《文化研究》2010年第4期转载。
113. 《科举制:独具民族特色的考试文化遗产》,《教师月刊》2010年第1期。
114. 《从西洋文化回归儒学文化:林文庆大学教育思想解析》,《高等教育研究》2010年第1期。
115. 《第五届“科举制与科举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中国史研究动态》2010年第2期。
116. 《学术型文科硕士生招生考试改革探析》(第二作者)《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年第2期。
117. 《高校自主招生改革:动因、问题与对策》,《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0年第2期;《光明日报》2010年7月1日第7版“学术观点”转摘:《高考自主招生应扩大诚信度》。
118. 《报考人数下降,高校招生如何应对》(第一作者),《中国教育报》2010年4月21日第5版。
119. 《大学招生如何“自主”》,《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5月27日第9版。
120. 《陆生赴台,促进两岸高教双赢》(第一作者),《中国教育报》2010年9月15日第6版。
121. 《王炳照先生的教育史情怀》,载顾明远主编《王炳照纪念文集》,学苑音像出版社2010年版。
122. 《也谈大学破格招生:从钱钟书、吴晗、臧克家上大学说起》(第一作者),《考试研究》2011年第1期。
123. 《文化视域中的高等教育变革: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模式再认识》,《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新华文摘》2011年12期列入“篇目辑览”。
124. 《林文庆与厦门大学早期的发展》,《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2011年第2期。
125. 《梅贻琦与清华大学通识教育实践》(第一作者),《大学教育科学》2011年第4期。
126. 《“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郭秉文与林文庆办学理念之比较》,《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另载东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编《郭秉文与东南大学》,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10月版。
127. 《实现“就地高考”难在何处?》,《中国教育报》2011年11月23日。
128. 《考试公平VS区域公平:钢丝怎么踩》,《中国教育报》2012年1月18日第七版。
129. 《致贤用才科举先声——葛洪的人才观与考试观辨析》,《考试研究》2012年第1期;另载陈文新、余来明主编《科举文献整理与研究——第八届科举制与科举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年4月出版。
130. 《会通中西教泽群贤——陈垣高等教育思想特色辨析》,《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文摘》2012年第2期转载。
131. 《从孔教大学到孔子学院:中国对外教育交流媒介之嬗变》,《高等教育研究》2012年第1期;另载章开沅等主编《教育国际化进程中的视野与探索——“中外教育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出版。
132. 《“孔虽旧教其意维新”——陈焕章的儒教观及其教育影响》,《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年第1期;另载田正平、程斯辉主编《辛亥革命与中国近代教育——“第五届海峡两岸教育史论坛”论文集》,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年9月版。
133. 《解决“就地高考”问题的四项原则》,《湖北招生考试》(理论版)2012年6月号(下旬刊)。
134. 《东亚书院制度与书院精神》,台湾《通识在线》第42期(2012年9月)。
135. 《从文言到白话——科举革废对汉语文化转型的影响》,《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2012年第6期。河南师范大学主办《教育科学文摘》2013年第1期转载。
136. 《自主招生改革的价值取向》,《光明日报》2013年1月16日14 版。新华网、人民网、中国新闻网、新浪网、共产党员网、中国日报网、百度网、搜狐网、腾讯网等网站转载;
137. 《大学素质教育:通识教育的特殊形态》,《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
138. 《从中国以外学人的称誉看林文庆的教育贡献》,新加坡《联合早报》2013年2月2日。
139. 潘懋元、张亚群:《薪火传承文化中坚——西北联大的办学特色及其启示》(第二作者),《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文摘》2013年第2期转载;收入方光华主编《西北联大与中国高等教育》,西北大学出版社2013年7月出版。
140. 《私立时期厦门大学自主招生透视》,《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年第1期;另载李建强主编《教育史研究论丛: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教育史专栏十五年精选集》,河北大学出版社2013年9月出版。
141. 《分省命题的利与弊》,《光明日报》2013年6月19日。
142. 张亚群,虞宁宁:《燕京大学自主招生的特点及其借鉴意义》(第一作者),《高等教育研究》2013年第4期。
143. 《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模式与途径探析》(第一作者),载郭大成主编《素质教育与大学使命——2011大学素质教育高层论坛论文集》,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年10月出版。
144. 《推进招考改革:找准公平与效率平衡点》(访谈者之一),《中国教育报》2013年12月2日。
145. 《自主招生遭遇“自主腐败”质疑——问诊招生腐败》(记者专访),《光明日报》2013年12月3日第5版,“大视野”栏目。
146. 《林文庆的教育遗产及其现代价值》,载周宁主编《人文国际》第7辑,纪念林文庆专辑,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年9月出版。
147. 《杨慎在科举文化史上的地位与影响》(第一作者),《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6期。
148. 《高校自主招生的价值取向与选拔机制》,《中国高等教育》2013年第24期。
149. 《教师专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社会科学报》2013年12月19日第5版“高等教育”专栏。
150. 《中国大学通识教育传统的现代价值》,《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另载刘海峰主编《鉴古知今的教育史研究——第六届“两岸四地”教育史论坛文集》,厦门大学出版社2014年出版。151. 《林文庆的办学成就与文化贡献》(第一作者),《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4年第1期。
152. 《不分文理科:亮出通才教育风向标》,《中国教育报》2014年2月10日。
153. 《高考招生向中西部贫困地区倾斜政策透视》(第一作者),《考试研究》2014年第1期。
154. 《高考改革三大政策导向辨析》,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人大报刊资料《中小学教育》2014年第4期转载。
155. 《考试招生制度将怎样改》,中宣部《时事报告》2014年第3期。
156. 译文:《大学院校中的核心文本——柏拉图的〈斐德罗篇〉与孔子的〈论语〉》(第一译者),《大学教育科学》2014年第1期。
157. 《自主招生如何保证公信力》,《求是》杂志2014年第6期。
158. 《用刚性制度约束提升改革认同度》,《中国教育报》2014年4月23日。
159. 《科举文化盛衰与贡院的命运》,《社会科学战线》2014年第6期。
160. 《西北联合大学的民族精神解读》,《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
161. 《大学第一课应唤起学生责任意识》,中国教育报2014年9月15日。
162. 《留学教育与中国近代大学的改革》,《东南大学报》第4版。
163. 接受美国新闻博客网站The Huffington Post(赫芬顿邮报)记者英文采访,主题是:“The Global Search for Education: China Comes toNew York”,The Huffington Post网站教育专栏2014年10月25日发表;《上海观察》2014年10月28日转载(中译改编,解放网转发),题为《教育大碰撞:当纽约遇见上海》。
164. 《郭秉文的通识教育理念及其现代价值》,《高等教育研究》2014年第11期。
165. 《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需标本兼治》,《中国教育报》2014年12月26日。
166. 《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政策导向》,《社会科学报》2015年1月8日。
167.《教育史研究的文化视角》,《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15年第1期;人大报刊资料《教育学》2015年第5期转载。
168.《中国近代教会大学自主招考运作模式及其启示》(第二作者),《大学教育科学》2015年第1期。
169.《晚清科举改革滞后的原因与教训》,《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年第1期。
170.《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的重点与难点》,《湖北招生考试》(理论板)2015年2月号。
171.《北大清华自主招生改革应该点赞》,《中国教育报》2015年3月23日。
172.《北洋法学随想》,《今晚报》2015年4月17日。
173.《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政策分析——以“985”“211”工程与“2011计划”为视点》,《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5期。
174.《潘懋元高等教育史学思想初探》,《山东高等教育》2015年第9期。
175.《高考综合改革目标的实现路径》,《教育发展研究》2015年第18期。
176.《西北联大法学源流的断裂与传承》,《光明日报》2016年1月16日。
177.《高考综合改革最终要走法治之路》,《中国教育报》2016年3月9日。
178. 《什么是好的通识教育》,《光明日报》2016年5月10日14版。
179. 《论唐代士人的科举心态与考试崇拜》,载刘海峰、胡宏伟主编:《科举学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
180.《民国老试卷》序,新星出版社2016年6月版。《齐鲁晚报》2016年6月5日转载:《民国大学怎样自主招生》。
181.《高考综合改革:改什么,怎么改》,中宣部《时事报告》2016年第6期。
182.《高考40年:精英如何变成大众》,《南方教育时报》2016年6月10日。
183.《经典的价值:“大学通识教育联盟”四校的传统文化课程评析》(第一作者),《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6年第4期论点摘编。
184.《论大学校史研究三原则》,《湖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年第3期。
185.《中国近代国立大学学科建制与发展研究(1895-1937)》“序”,中国社会科学博士论文文库,斯日古楞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3月出版。
186.《近代办学理念推动通识教育发展》,《社会科学报》2016年6月30日。
187.《高考改革如何保障招生区域公平》,《湖北招生考试》2016年6月第15期。
188.《论高等教育的专业性与通识性》(第一作者),《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4期。
189. 《高校招生录取批次改革产生哪些影响》,《社会科学报》2016年10月13日。
190.《发扬合作办学的精神》,《光明日报》2016年12月6日 13版。
191.《中国近代教会大学招生考试研究》“序”,虞宁宁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12月出版。
192.《高校自主招生改革还需综合考量》,《中国教育报》2017年3月7日。
193.《高校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的三大导向》,《社会科学报》2017年3月16日,中央党校《党政干部参考》(半月刊)2017年第8期转载。
194.《中国近代私立大学招生考试的特点与启示》,《教育与考试》2017年第1期。
195.《中考改革对高考改革的影响》,《湖北招生考试》(理论板)2017年10期。
196.《论西北联合大学的学科发展及其贡献》,《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年第2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等教育》2017年第7期转载。
197.《“物有本末,事有终始”:论科举考试的文化渊源》,《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
198.《中国近代大学通识教育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探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4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7年第5期论点摘编。
199.《高考综合改革的影响与对策》(第一作者),《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4期。
200.《高校统一招生考试制度40年发展趋势解析》,《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4期;《新华文摘》2017年第22期转载。
201. 《教育互联网化建设需要政府主导》,《社会科学报》2017年9月7日。
三、获奖情况
1. 2003年4月,获2002~2003年度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懋元奖”一等奖。
2. 2003年11月,论文《科举学的文化视角》获福建省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3. 2003年9月,合著《中国考试发展史》(排序第三)获福建省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6年9月,获国家教育部颁发第三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4. 2003年10月,论文《论清末留学教育的发展》获厦门市第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5. 2005年8月,论文《清末奖励科名考试的实施与变革》获福建省第四届优秀高教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厦门市第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6. 2005年8月,论文《理性认识高考负面影响》获厦门市第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7. 2005年8月,论文获湖北省委宣传部颁发的“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专题优秀文章二等奖。
8. 2006年4月,获2005~2006年度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懋元奖”一等奖。
9. 2007年12月,专著《科举革废与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的转型》获福建省第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10. 2009年1月,论文《人才选拔制度的历史转折:高考恢复三十年省思》,获第五届福建省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优秀论文二等奖。
11. 2009年12月,论文《大众化阶段研究生招生考试的演化趋向》获第四届《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优秀论文三等奖。
12. 2010年4月6日,获2009~2010年度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懋元奖”一等奖。
13. 2010年12月,论文《从探索规律到阐释文化——教育史研究的新路径》获厦门市第八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14. 2011年12月,论文《高校自主招生改革:动因、问题与对策》获第六届福建省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优秀论文一等奖。
15. 2011年12月,论文《科举制下通识教育传统的演变及其启示》获福建省第九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16. 指导博士毕业生虞宁宁,所撰学位论文《中国近代教会大学招生考试研究》(2012年6月毕业),于2013年3月荣获台湾政治大学“第二届思源人文社会科学博士论文奖”心理与教育学门首奖。
17. 2013年4月,荣获厦门大学2013年度“中国建设银行奖教金”。
18.2015年4月,获教育研究院“懋元奖”一等奖。
19. 2016年4月,获厦门大学2016年度“潘懋元奖教金”
20. 2016年10月,论文《教育史研究的文化视角》获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校史研究分会第五届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第九次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举办的首届教育部“名栏工程”建设评奖“名栏优秀论文”。
21.2016年10月,专著《中国近代大学通识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获第五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2002年以来承担的科研课题
1. 厦门大学课题:民国时期出国留学教育研究,2003—2004年,负责人;
2. 河北师范大学校史沿革研究,河北师范大学课题,2002—2003年,负责人;
3.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科举革废与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的转型,2003—2006年,负责人;
4. 福建省社会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废科举对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的影响研究,2003—2005年,负责人;
5. 教育部重大课题: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主要参加者;
6. 教育部考试中心课题:科举文化的研究,主要参加者;
7. 福建省“十五”自学考试科研课题:自学考试与高等教育大众化关系研究,2003—2005年,负责人;
8. 厦门大学“985工程”二期基地项目:研究生招生考试与改革研究,2005—2007年,负责人;
9. 厦门市政府课题:“中华教育园项目”,2005—2007年,2008-2009年,负责人。
10. 入选2006年度“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11. 全国教育考试“十一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高考与高校自主招生关系研究,2006—2008年,负责人。
12.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十一五”研究课题:规模化培养模式下学术型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方式改革研究,2006—2009年,子课题负责人。
13.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7年度重大研究项目:《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研究》,2007-2010年,项目负责人。
14. 国家社科基金“十一五”规划2007年度重点课题《教育考试与评价制度创新研究》子课题,2008-2010年,负责人。
15. 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办课题,《福建省志?社会科学志》之《教育史研究》,2009-2010年,主要负责人。
16. 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市场需求与发展定位研究》,2010-2011年,负责人。
17.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中国近代大学通识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2010-2012年,负责人。
18. 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近代私立大学招生考试研究》,2012—2014年,项目负责人。
19. 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委托课题:《残疾人考试招生政策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014年,课题负责人。
教学与指导研究生
? 主讲博士生选修课程:《中国近代高等教育专题研究》、《著名校长研究》;
? 主讲硕士生专业学位课程:《中国高等教育史》;《高等教育史》;《中国教育史文献选读》、《教育史学》。
? 主讲本科生课程:《教育学》
? 担任高等教育学专业、教育史专业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指导硕士、博士研究生、留学生;接收博士后合作研究、高级访问学者。
? 指导博士生20人,其中已获得博士学位10人(含留学生1人)。
? 指导硕士生26人,其中已获硕士学位24人(含合作指导3人)。
以上是聚英厦大考研网为考生整理的"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导师介绍:张亚群"的相关考研信息,希望对大家考研备考有所帮助!
备考过程中如有疑问,也可以添加老师微信H17720740258进行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