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院校库 > 院校研讯 > 正文

研究生毕业后“待业”,择业观松绑是否助推“就业难”

作者:聚创考研网-a老师 点击量: 593 发布时间: 2017-02-09 18:00 【微信号:扫码加咨询】

  更多阅读推荐

      “十三五”期间在学研究生将达290万

      教育部:2017年考研复试分数线3月15日左右公布

  立春时节,乍暖还寒。眼看着人们陆续开启节后“上班模式”,25岁的李卉仍慢条斯理地规划着和家人的旅行。

  “近期不打算找工作了,我还是选择先休整自己。”同许多年轻人一样,研究生毕业后,李卉成为“待业一族”。不同的是,毕业后的半年间,李卉并未急于就业,而是利用这段时间读书与旅行,“在就业前,我更想在心态上有个转换。”

  近年来,在“就业难”的背景下,许多毕业生并不急于择业,而是暂时选择游学、支教、考研或者创业考察。“毕业即工作”的择业观在内地渐“松绑”,“慢就业族”和“待定族”正兴起。

  与李卉不同,2015年大学毕业的王丽红却有着时不我待的急迫感。毕业初期她曾辗转于各大招聘会,但激烈的竞争让她一度心生犹豫,“找不到满意的岗位,但更怕‘入错行’。”无奈之下,王丽红在学校附近租了一个单间,边找工作边准备研究生考试。

  中国教育部日前发布数据称,2017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达795万,加上留学归国人员和往届毕业生,求职人数将更为庞大。有学者认为,在“最难就业季”的峰值不断被刷新之下,与其说“慢就业”是一种主动选择,不如说是当前形势驱使人们做出的被动选择。

  “比起盲目加入应聘大军艰难求职,不如‘错峰就业’。”王丽红说,“慢就业”虽是无奈之举,但暂时停下脚步,不仅能避开求职高峰,也能让自己有更多时间为人生发展做出思考与选择。

  事实上,“慢就业”在国外早已不是新兴事物,不少西方青年在升学或者毕业之后、工作之前会选择过“间隔年”,即不马上升学或就业,而是游历、参加志愿活动等,以增加阅历,增长见识。

  近年来,伴随中国就业观念的转变,“慢就业”“间隔年”等现象也越来越普遍。这一现象在“90后”等新生代就业群体中尤为普遍。

  2014年大学毕业后,“90后”女孩仝童成为“北漂”。在两年换了4份工作后,仝童于今年年初回到老家河北省石家庄市,“工作的挫折让我一度感到迷茫。”仝童说,今年春节过后,她打算暂时留在家中休整一段时间,再考虑下一步的规划。

  国内大型求职网站“智联招聘”日前发布的《大学生调查报告》中显示,大学生群体对“理想雇主”的构成要素中,“尊重员工”超过“良好的收入前景”成为“理想雇主”的第一考察要素。此外,公平公正的用人原则、被尊重等,也成为大学生更为看重的因素。

  “大学生求职观念的转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当前的就业形势。”河北省心理咨询师协会常务理事李巍说,当下年轻人更多考虑的是未来规划和就业质量,而“慢就业”能为他们提供缓冲期,让他们能充分预计自己的工作状态和生活轨迹。

  但李巍强调,“慢就业”并非适合所有人。“抛开精神层面来看,‘慢就业’需要高昂的经济和时间成本,是一种奢侈行为。”李巍认为,“慢就业”表面上是逆时代潮流的任性,本质上却是对精神家园的渴望和追寻。但年轻人盲目出行或宅在家中,也可能使“慢就业”成为“啃老”的“遮羞布”。

  以上消息来源于中国新闻网,由聚英考研信息网为大家整理发布。

 


以上是聚创考研网为考生整理的"研究生毕业后“待业”,择业观松绑是否助推“就业难”"的相关考研信息,希望对大家考研备考有所帮助! 备考过程中如有疑问,也可以添加老师微信H17720740258进行咨询。

分享:
学习QQ群
MORE
浏览过该网页的还看了 MORE
聚创考研网校微信 聚创考研网校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