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聚创华科考研网-小厦老师 点击量: 433 发布时间: 2010-10-27 10:33 【微信号:扫码加咨询】
图像识别与人工智能研究所(以下简称图像所)于1978年由教育部和航天部共同批准建立,是直属于华中科技大学的一所融科研、教学为一体,以图像识别和人工智能为研究方向的研究机构,建所30余年来,图像所始终瞄准航天、航空和信息技术领域的国家目标,进行应用基础和应用技术的研究,在国内的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学科具有明显的研究特色和学科优势,在航天航空的智能信息处理领域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1.历史沿革
1978年由教育部和航天部共同批准建立;
1984年获得硕士授予权;
1990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
1993年获国家教委批准建立“图像信息处理与智能控制”国家教委开放实验室;
1998年3月获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和国家教委批准,共建“中国航天图像识别技术研究所”;
1999年“图像信息处理与智能控制”国家教委开放实验室升格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003年本所的“模式识别与智能控制”学科被批准为湖北省重点学科;
2005年12月获批筹建“多谱信息处理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2007年本所“模式识别与智能控制”被批准为国家重点二级学科,是该二级学科全国5个重点学科单位之一。
2.师资队伍
图像所现有科研、教学人员40人,其中教授10名、副教授13名,入选“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82%的教师拥有博士学位,2007年被命名为国家级科技创新团队。
另有一大批学术精英、技术专家为本所的兼职教授,在科研和研究生培养上给予指导。其中中国科学院沈绪榜院士(双聘),“长江学者”讲座教授朱松纯,中国工程院刘永才院士,魏毅寅研究员等专家还在本所招收和培养博士研究生。
3.学科方向
图像所的学科方向有“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导航、制导与控制”和“信息安全”,拥有“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和“导航、制导与控制”的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设有“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
各学科点的主要研究方向: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计算机视觉与应用、模式识别与图像分析、图像处理系统及应用、医学成像与处理、人工智能与认知科学、集成电路及系统芯片的研究与设计以及微纳光电技术。
“导航制导与控制”:多谱寻的制导、多谱匹配制导、多谱目标探测以及制导信息处理芯片设计。
“信息安全”:混沌密码理论与技术(包括密码算法的IC设计),无线移动网络的安全技术,网络主动防御技术以及城市交通智能管理与安全信息服务技术。
4.科研情况
图像所长期以来紧密结合国民经济和航天高技术的发展需求,与国家相关部门机构精诚合作,全力奉献。通过基金项目、预研项目和横向协作项目等方式,进行了大量基础性和应用基础的研究,涵盖了多谱图像制导、目标探测的多谱信息技术、多谱信息的实时处理与系统集成技术、人工智能与思维科学、信息安全等领域,其中52%的课题属于基础研究、10%的项目属于国家重点预研,在精确制导信息处理、目标探测与解译和信息安全等领域已形成自己的特色,在国内确立了自己的技术优势,并获得了一批自主创新的标志性成果。
2001年至今,图像所已经承担了包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863、国家级预研计划等在内的各类研究项目630项,合同经费近1.6亿元。在到校科研经费方面,图像所连续几年保持持续高速增长:2005年,图像所全年科研经费985万元,2006年达到1415万元,2007年上升至1870万元,2008年到校科研经费2143.5万元,2009年到校科研经费2230万元。人均到校研究经费一直稳居全校首位。
2001年至今,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12项。其中图像所作为参研单位之一荣获2008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项;2007年获得参与高新工程某重点型号研制特殊贡献单位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湖北省发明二等奖1项,2006年获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测绘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2005年获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在IEEE Trans.IP、IEEE Trans.SP、Pattern Recognition、Opt. Eng、PR Letters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和国际会议发表学术论文2200余篇,其中SCI收录近200篇,EI收录920余篇,出版专著1部。
本所2001年以来申请专利140余项,获批专利45项。
5.基地建设
图像所在获得国家211工程、985工程等多方面支持的基础上,经过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搭建了国内一流的科研教学平台,正在科研和人才培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图像所的教学科研条件包括:
(1)教学科研用房齐全。已有科研实验用房面积2000多平方米。
(2)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先进。拥有可见光、红外等成像传感器、激光成像雷达、六自由度机械手、三轴跟踪转台、标量网络分析仪、矢量网络分析仪、噪声系数测试仪、逻辑分析仪、频谱分析仪、SGI工作站、MultiGen、Vega等仿真软件和EDA软件等,实验仪器及设备原值4000余万元,还将通过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建设投资4000多万元购置92台套仪器设备及软件。
(3)教学实验基础较好。本学科点对研究生多年开出较多的教学实验课程,根据科研中的成果不断更新和优化实验内容。多年来接收大量相近专业(电子与信息、计算机、自动化、生命科学、光电工程等)本科生来所进行科研实践(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教师对本科生的实践教学要求比较熟悉,学生在科研实战中提高了实践动手能力,普遍反映收获很大。
(4)文献资料丰富。拥有1个专业资料室,主要用于收藏具有专业特色的中外文图书、专业期刊、工具书和手册等。图像所平均每年投入6万元用来购置专业图书、资料,现有中外文藏书合计1.8万册。图像所已与校园网互联,可进行网上文献检索;使教师总能快速方便地获取最新信息。本校图书馆为图像所提供美国ERIC信息库以及ProQuest博士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术期刊网、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和中国重要会议全文数据库等。
(5)借鉴并运用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管理模式。多年来图像所积极探索,随着时代的发展制订并不断完善了“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硕士与博士生培养计划,选聘教授作为主讲教师,成立教学课程组,保证教学质量;引进外文原版和优秀教材用于本专业的课堂教学;普及本专业的前沿科学理念等。并注重培养学生教学和科研交叉进行,在干中学,学中干,理论和实践知识有机相长。
(6)科研学术交流平台多样。图像所承担着大量的国家级科研项目,研究生在实战的科研项目中培养科研能力,大大提高了研究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所创办了所内的“图智论坛” “博识论坛”,两年一次承办“SPIE多谱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国际学术会议”,广泛邀请海内外学术大师来所讲学,鼓励所内师生间进行交流与学习。在活跃的学术交流氛围中,研究生广泛参与国际会议的筹备、接待和交流环节,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本所鼓励并创造条件和机会,让更多的师生走出国门广泛参与学术交流、学术访问。
6.研究生培养
目前图像所每年招收20余名博士研究生,90余名学术型硕士和20余名工程硕士。现有在读硕士研究生311人,博士研究生138人。
2001年至今图像所已的毕业147名博士和562名硕士中5人获得湖北省优秀博士论文,17人获校优秀博士论文,5人获省优秀硕士论文。
在图像所这个拥有一流的教学科研师资、一流教学科研条件的环境中、投身于国家的科技前沿课题研究,是同类和相近学科专业有志青年学子的理想选择。
以上是聚创考研网为考生整理的"华中科技大学图像识别与人工智能研究所介绍"的相关考研信息,希望对大家考研备考有所帮助! 备考过程中如有疑问,也可以添加老师微信H17720740258进行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