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聚创考研网-a老师 点击量: 1477 发布时间: 2017-02-20 12:05 【微信号:扫码加咨询】
聚英携手厦大新传研究生学姐桔子姐为2018备战新传的学子们整理新传的知识点,供新传学子们学习参考。更多新传知识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名校新传考研,每日为大家分享新闻传播考研的复习方法、注意事项以及宝贵的知识点讲解。
前文中,我们介绍了系统模式下的社会传播结构,以及日本学者提出的传播总过程,今天我们研究唯物史观下的社会传播总过程。如果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看问题,社会传播的总过程会呈现出什么样的形态和结构呢?
根据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和《资本论》等重要著作中的论述并结合现代社会的实际,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1、信息传播属于与人类的精神生产相对应的精神交往活动的范畴。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劳动是人的基本活动,在生产活动中,人们相互交往并发生一定的社会关系。生产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满足社会物质生活需求的物质生产;另一类是满足社会精神生活需求或信息需求的精神生产,围绕这种生产所发生的社会关系被称为净胜交往关系。社会成员之间的精神交往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传播关系。
2、考察信息传播就必须考察社会的精神生产。精神生产是人类特有的两种生产活动之一,它建立在物质生产的基础之上,并与物质生产保持着互动关系。精神生产用马克思的话来说,是变现在某一民族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等形而上学的语言中的生产,是社会意识的生产;用现代传播的术语而言,也就是社会信息的生产,或叫做象征符、意义及其体系的生产。如果说物质生产术语一个社会的经济基础的生产和再生产,那么精神生产则属于上次建筑的生产和再生产,它在收到社会经济基础运动规律制约的同时,受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更为直接。
3、精神生产也存在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运动。精神生产的生产力是参与社会生产过程的一切信息资源、工具、技术和人力要素的总和,精神生产的生产关系就是精神交往关系或传播关系。一切社会中的精神生产的性质取决于这个社会的精神生产力的水平和精神生产关系的状态。
4、传播学研究要把信息“交流”与宏观的社会精神生产和交往联系起来,不能单纯考察狭义的信息“交流”,否则便不能揭示这种关系的实质。马克思曾经把物质生产关系分为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并认为它们构成了一个总体的各个环节、一个系统一体内部的差别。作为精神生产的传播关系中同样存在着这四个环节,这些环节相互作用、联系,构成了社会传播这个“总体”过程的运动。
总之,唯物史观是在于宏观社会结构的普遍联系上来把握社会传播过程的,社会传播过程是人类传播总过程的一部分,传播的结构体现了人类社会的机构。这些观点不仅丰富了既有的传播学理论,把美国主流传播学有意无意回避的一些重大课题,比如传播与精神生产结构的关系等进行了尖锐的分析,解释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精神生产过程的固有矛盾以及由此造成的传播结构和传播关系的不平等。这些分析有助于我们认识资本主义的本质。
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传播同意也离不开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指导,对于分析我们信息传播结构,提高我国的精神生产水平等都有着重要意义。
重点提亮:
唯物史观下的社会传播总过程论是什么样的?
用唯物史观来理解传播的总过程的意义
以上文章内容由桔子姐提供,聚英考研信息网整理,本文为原创文章,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
相关阅读推荐:
桔子新传考研 | 社会传播的总过程理论——日本学者的传播总过程研究(3)
桔子新传考研 | 系统模式下的社会传播结构:马来兹克的系统模式(2)
桔子新传考研 | 系统模式下的社会传播结构:赖利夫妇模式(1)
以上是聚创考研网为考生整理的"桔子新传考研 | 唯物史观下的社会传播总过程(4)"的相关考研信息,希望对大家考研备考有所帮助! 备考过程中如有疑问,也可以添加老师微信H17720740258进行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