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指导 > 考研专业课 > 备考手册 > 正文

桔子新传考研 | 传播的基本过程(2)

作者:聚创考研网-a老师 点击量: 573 发布时间: 2017-02-17 15:48 【微信号:扫码加咨询】

  聚英携手厦大新传研究生学姐桔子姐为2018备战新传的学子们整理新传的知识点,供新传学子们学习参考。更多新传知识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名校新传考研,每日为大家分享新闻传播考研的复习方法、注意事项以及宝贵的知识点讲解。

 

桔子新传考研 | 传播的基本过程(2)

 

  之前的推送中,我们提到,传播过程的模式中分为直线模式和互动模式,今天我们详细介绍传播过程的互动模式。

  一、奥斯古德和施拉姆的循环模式

  1954年,施拉姆受奥斯古德的观点启发,在《传播是怎样运行的》一文中提出“循环模式”。

 内容:

  ①没有传播者和受传者的概念,传播双方都是传播行为的主体,通过讯息循环,相互作用。

  ②重点不在于分析传播渠道中的各个环节,而在于解析传播双方的角色功能。双方在不同阶段都依次扮演着译码者、解释者和编码者的角色,并相互交替。

  意义:

  强调了社会传播的互动性,并把传播双方都看做是传播行为的主体。

  缺陷:

  把传播双方放在完全对等的关系中不符合社会传播的现实,现实社会中传授双方几乎不可能处于完全对等的状态;仅适于人际传播,不适于大众传播。

奥斯古德和施拉姆的循环模式

  二、施拉姆的大众传播模式

  施拉姆《传播是怎样运行的》,构成传播过程的双方分别是大众媒体和受众,二者间是传达与反馈的关系;大众传媒与一定的信源连接,又通过大量复制的信息与受众(个人集合体,分属于各自的社会群体)相联系,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都保持着特定的传播关系。

 评价:

  这一模式充分体现了大众传播的特点,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社会传播过程的相互连结性和交织性,初步具有系统模式的特。

施拉姆的大众传播模式

  三、德弗勒的互动过程模式

  德弗勒的互动过程模式在香农——韦弗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克服了单向直线的缺点,明确补充了反馈的要素、环节和渠道,使传播过程更符合人类传播互动的特点;拓展了噪音的概念,认为噪音对讯息、传达和反馈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或要素都有影响;适用范围比较普遍。不足:未能指出传播过程的外部条件和环节因素的复杂性。

德弗勒的互动过程模式

  四、传播过程的特点

  从以上的几个模式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传播过程的特点:

  ①动态性:其运动特点在形式上体现为有意义的符号组合在特定渠道中的流动,在实质上则是传播者与受传者的意义或精神内容的双向互动,即作用与反作用。

  ②序列性:表现为传播过程中各环节和因素的作用各有先后次序,按照讯息的流向依次执行功能,体现为一环扣一环的链式连结。

  ③结构性:传播过程的结构即该过程中各要素、各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总体。结构特点有时间上的先后次序和形式上的链式连结,而各要素、各环节也有各自的深层结构。

传播过程的特点

  五、重点提亮

  奥斯古德和施拉姆的循环模式

  施拉姆的大众传播模式

  德弗勒的互动过程模式

  传播过程的特点

  以上文章内容由桔子姐提供,聚英考研信息网整理,本文为原创文章,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

  相关阅读推荐:

  桔子新传考研 | 传播的基本过程(1)

  桔子新传考研 | 象征性社会互动

  桔子新传考研 | 传播中的意义交流(2)


以上是聚创考研网为考生整理的"桔子新传考研 | 传播的基本过程(2)"的相关考研信息,希望对大家考研备考有所帮助! 备考过程中如有疑问,也可以添加老师微信H17720740258进行咨询。

分享:
学习QQ群
MORE
浏览过该网页的还看了 MORE
聚创考研网校微信 聚创考研网校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