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联综合 > 逻辑 > 正文

2018管理类联考:逻辑解题思路(二)

作者:聚创考研网-a老师 点击量: 819 发布时间: 2017-02-10 11:13 【微信号:扫码加咨询】

      以下是关于管理类联考逻辑题的解题方法,由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整理发布:

2018管理类联考:逻辑解题思路(二)

 一、真话假话型

  把这类考题根据题目的表现形式归结为真话假话型,这是一种通俗的说法,其本质是涉及了逻辑基本规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解决这类问题的突破口往往是运用对当关系等逻辑知识在所有叙述中找出有互相矛盾的判断,从而必知其一真一假。

  例如下列两个命题是互相矛盾的:

  “所有S是P”与“有些S不是P”

  “所有S不是P”与“有些S是P”

  “p并且q”与“或者p或者非q”

  “p或者q”与“非p并且非q”

  “如果p则q”与“p并且非q”

  “只有p才q”与“非p并且q”

  “必然p”与“可能非p”

  “不可能p”与“可能p”

  要注意的是:有时两个命题虽然不是矛盾的,但互相反对(或下反对),即不能同真(或不能同假),那就可以推出两个判断中至少有一个是假的(或者至少有一个是真的),这也同样是解题的关键。

  例如下列命题是互相反对的(不能同真,但可以同假):

  “所有S是P”与“所有S不是P”

  “所有S都是P”与“(某个)S不是P”

  “所有S不是P”与“(某个)S是P”

  “必然p”与“不可能(必然非)p”

  例如下列命题是互相下反对的(不能同假,但可以同真):

  “有些S是P”与“有些S不是P”

  “有些S是P”与“(某个)S不是P”

  “有些S不是P”与“(某个)S是P”

  “可能p”与“可能非p”

  真话假话型考题包括一真多假、一假多真或多真多假三种,主要问法有:

  [1] 上述判断中只有一个为真(假),以下哪项最可能为真?

  [2] 这几句话中只有两句是真,请你推出以下哪项为真?

  解题基本思路主要有两种:一是用矛盾(或反对)法,具体做法是从题干提供的所有判断中,找到两个矛盾(或反对)的判断,从而知其真假关系,进一步可推理出答案;二是用假设反证法,这种方法虽然显得笨些,却很有实效。

  值得注意的是,因为前几次考试中,多次出现此题型,但在近来的考试中出现的次数已明显减少。不过,考生仍应多加戒备,因为此类考题实在是容易命题。

  桌子上有4个杯子,每个杯子上写着一句话:第一个杯子:“所有的杯子中都有水果糖”;第二个杯子:“本杯中有苹果”;第三个杯子:“本杯中没有巧克力”;第四个杯子:“有些杯子中没有水果糖”。

  如果其中只有一句真话,那么以下哪项为真?

  A.所有的杯子中都有水果糖。

  B.所有的杯子中都没有水果糖。

  C.所有的杯子中都没有苹果。

  D.第三个杯子中有巧克力。

  E.第二个杯子里有苹果。

正确答案:D。

  聚英解析:题干中第一和第四个杯子上的话是矛盾的,两句话中必有且只有一句为真。因此,四句中的一句真话必在第一和第四之中,所以第二和第三个杯子上的话必为假。由第三个杯子上的话“本杯中没有巧克力”是假,可知D中所说“第三个杯子中有巧克力”为真。虽然第二个杯子上的话也假,但五个选项中没有一项是“第二个杯子没有苹果”。选项C是“所有的杯子中都没有苹果”,不等同于“第二个杯子没有苹果”,因为,前者能推出后者,后者不能推出前者。

  若选A,则第一个和第三个杯子上的话为真。若选E,则第二个和第四个杯子上的话为真。选B或选C也不对。我们用以下例子说明这两种选择是错误的。设第一个杯子装水果糖,第二个杯子装水果糖,第三个杯子装巧克力,第四个杯子装苹果。对这一“分配方案”,只有第四个杯子上的话是对的,符合题干的假设,但B和C不真。虽然可以举出符合题干而B和C又为真的例子,但此例说明,由题干不能推出B和C必然为真。

 二、预设或寻找假设型

  预设或寻找假设型也是考试的一个重点。这类题型主要表现形式有:

  (1)加上一个条件就变成了一个有效的三段论推理,比如题目中问到“上面的逻辑前提是哪个?”“再加上什么条件能够得出结论”;

  (2)题干给出前提和结论,然后提问你假设是什么?或者要你提出正面的事实或有利于假设的说明,则加强论点,否则削弱论点。比如问到“上文的说法基于以下那一个假设?” “上述结论中隐含着下列哪项假设?” “上述议论中假设了下列哪项前提?”

  (3)以题干为结论,要求在选项中确定能推出题干的前提。或者,需要补充什么样的前提,才能使题干中的推理成为逻辑上有效的推理?

  由于这种题型是题干推理中的前提不足够充分以推出结论,要求在选项中确定合适的前提,去补充的原前提或论据,从而能合乎逻辑地推出结论或有利于提高推理的证据支持度和结论的可靠性。因此,做这类题的基本思路是紧扣结论,简化推理过程,从因果关系上考虑,从前提到结论,中间一定有适当的假设,寻找断路或是因为“显然”而省略掉的论述,也就是要“搭桥”,很多时候凭语感或常识就可以找到所要问的隐含的前提。解题还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考虑:一是,所寻找的假设应当是原文命题成立的必要条件;二是,假设的正确选项如果取反,能够推翻原文的推理;三是,对不确定选项的判断取反后,看是否能够推翻原文。

  进一步说,这类题型涉及到逻辑中的“预设”问题。预设有语义预设和语用预设之分,语义预设是一个命题及其否定都要假定的东西,是一个命题能够为真或为假的前提条件;语用预设则可以表述为,如果话语A只有当命题B为交谈双方所共知时才是恰当的,则A在语用上预设B。由于日常交际中的推理都是具有某些共同背景知识的人在特定的语境中进行的,不必列出所有必需的前提,但要注意的是这种省略本身可能不是真的或这种省略推理中可能暗含着逻辑错误。因此,在批判性思维中,常常需要把这些被省略的前提、假定、预设补充到推理过程中来,以便考察被省略的前提是否真实,推理过程是否正确,即对推理者的推理进行评价。同时,由于这种省略形式的前提对结论提供了不充分的支持,有时候需要加强前提以便对结论提供更强的支持,或对该论证提供更好的辩护。被补充到前提中去的,可以是某个一般原理如因果关系陈述,也可以是某个假设、假定或事实性断言。对前提的加强可以到使该推理成为形式有效的推理的地步,但更多的时候只是提高了推理中前提对结论的证据支持度。

  母亲要求儿子从小就努力学外语。儿子说:“我长大又不想当翻译,何必学外语。”

  以下哪项是儿子的回答中包含的前提?

  A.要当翻译,需要学外语。

  B.只有当翻译,才需要学外语。

  C.当翻译没什么大意思。

  D.学了外语才能当翻译。

  E.学了外语也不见得能当翻译。

  正确答案:B。

  聚英解析:儿子的结论是不学外语,理由是不想当翻译,其推理过程是:“只有当翻译,才要学外语,我不想当翻译,所以不要学外语”(这是一个必要条件推理,把“当翻译”作为“学外语”的必要条件)。

      相关阅读推荐:
  2018管理类联考逻辑知识点(一)
  2018管联逻辑解题技巧(二) 
      2018管理类联考逻辑知识点(二)


以上是聚创考研网为考生整理的"2018管理类联考:逻辑解题思路(二)"的相关考研信息,希望对大家考研备考有所帮助! 备考过程中如有疑问,也可以添加老师微信H17720740258进行咨询。

分享:
学习QQ群
MORE
浏览过该网页的还看了 MORE
聚创考研网校微信 聚创考研网校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