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聚创河海考研网-小厦老师 点击量: 529 发布时间: 2012-11-15 17:44 【微信号:扫码加咨询】
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河海大学、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实验室的前身是1989年批准、1993年建成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国家专业实验室。2002年被批准成为水资源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4年10月经科技部批准,依托河海大学和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2007年6月通过验收。
研究领域
实验室已成为我国在水文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利工程领域开展创新性应用基础研究、解决重大工程关键技术问题、培养高层次人才及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 根据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面临的国家目标和学科前沿问题,在充分研究本领域发展趋势、结合实验室已有工作成果的基础上,本实验室确立了五大研究方向:
方向一:水资源演变机理和高效利用
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条件下的水资源演变响应机理,提出水资源合理配置与高效管理利用理论与方法。
方向二:水旱灾害形成机理及防灾减灾
研究不同时空尺度水文循环演变规律及水旱灾害形成机理,建立新一代流域水文模型及大气—水文耦合模型。发展复杂防洪系统的实时洪水预报调度技术和方法及旱灾预测系统。
方向三:水生态与水环境演变规律及保护
研究流域水生态与水环境演变的影响规律,突破湖泊内源污染控制的关键理论,建立水生态系统健康诊断标准以及评估体系,发展流域水资源保护理论,支撑水环境质量改善和饮用水安全保障的国家目标实现。
方向四:河口海岸综合治理与保护
研究河口海岸水动力学、泥沙运动和河槽演变机理及其生态环境动力学,尤其是高强度人类活动背景下长江下游-河口河流系统的演变规律,创新工程关键技术。研究天文潮、风暴潮的不同尺度耦合作用机制,建立和完善高精度海岸风暴潮预警预报系统及灾害评估体系。
方向五:水工程安全与新材料
研究水工结构现代设计理论、地震等灾害引起的水工程病害机理与治理关键技术,建立高坝及坝基病害检测和安全监控理论与方法。研发高性能、超耐久、低能耗与环境友好型的水工程新材料。
项目成果
实验室集中了河海大学与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的优势力量,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创新。本评估期承担科研项目134项,到款金额1.22亿元,其中国家“973”计划项目课题6项、“863”计划项目课题9项、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与重点项目2项、自然科学基金(含社科、青年基金)项目26项、攻关(科技支撑)项目课题11项,以及国家重大工程项目22项。发表论文395篇,其中SCI检索论文29篇,Ei检索论文123篇;获国家及省部级科技奖一等奖以上11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5项。入选全国优秀博士论文1篇与提名1篇。
学术团队
实验室拥有老中青相结合、多学科交叉融合、可持续发展的学术梯队,现有固定研究人员62人,以中青年骨干为主,绝大多数都拥有国外学习、进修的经历。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人,“111创新引智计划”基地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入选国家及省部级人才计划30人次,有20人在国际学术机构中任职。
仪器设施
实验室围绕科学研究重点进行高水平开放实验平台建设,加强对大型实验设备及配套设施投入。本评估期依托单位共投入经费3892万元,其中实验平台建设经费3642万元,运行经费250万元。现有30万元以上大型设备19台(套),其中15台(套)为本评估期内新添置。形成了由公共实验平台与相关实验大厅、大型试验基地组成的功能齐全、设备先进的实验研究系统,全面开放、有偿使用。
交流合作
实验室力倡“人才为本、学术至上、开放共享、和谐创新”的建设发展理念与“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实行依托单位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是具有相对独立的人事权和财务权的科研实体。建立了聘任、考核、管理与激励等制度,实体化运行模式创新初见成效,为应用基础研究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通过承办国际国内大型会议(16次)、特邀报告(12场)、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116人次),以及建立国际合作研究机构(4个)等,增强了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以上是聚创考研网为考生整理的"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简介"的相关考研信息,希望对大家考研备考有所帮助! 备考过程中如有疑问,也可以添加老师微信H17720740258进行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