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院校库 > 北京林业大学 > 院校研讯 > 正文

北京林业大学林木遗传育种学科介绍

作者:聚创北林考研网-小厦老师 点击量: 348 发布时间: 2008-06-04 14:06 【微信号:扫码加咨询】

  北京林业大学林木遗传育种学科始建于1954年,1962年始招研究生,1986年始招博士生,是我国林木遗传育种学科最早的硕士点和博士点。学科1992年被批准为林业部重点学科,2002年被批准列入国家重点学科。学科是林学博士后流动站。1996年被列入“211工程”一期“森林生物工程”项目建设内容,2001年被列为“211工程”二期“林木遗传育种与生物技术”子项目建设计划和“教育振兴计划”内容。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学科已形成了一支以国内外著名学者领衔的优秀学术队伍,有稳定和并反映学科前沿的研究方向,有先进良好的研究设备和条件,取得了丰硕的科技成果,培养出了大批的优秀研究人才。


  学术队伍

  学科现有成员16人,教授7人,副教授5人,讲师和实验师4人。50岁以下研究人员10 人,8名有博士学位,2人在攻读在职博士,主要研究人员均有在国外学习和合作研究经历。学科的奠基者朱之悌院士、沈熙环教授,以及续九如教授、陈晓阳教授和张志毅教授均为本学科领域国内杰出学者,国外具有一定影响。学者中有国家“百千万工程”第一层次人选1名,国家林业局跨世纪学术带头人2名;5人是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多人获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国务院黄淮海农业开发奖、国家科委97金桥奖、全国优秀教师宝钢教育基金奖、北京市“五四”青年奖章、“五一”劳动奖章、中国林学会优秀青年科技奖、北京市高等院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北京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台湾刘业经教授基金奖等多种表彰和荣誉称号,并兼任有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市海淀区政协委员和北京市青年联合会委员等职。有5人在中国林学会林木遗传育种分会等全国性学术团体中担任主任、副主任、副秘书长职务,有6人次任全国性学术团体的常委、委员,6人为国家或国际合作开发项目专家。


  创新平台

  学科的创新平台与重点科研基地有:教育部林木花卉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良种繁育中心,树木良种产业化基地和毛白杨研究所,试验研究基地有71处。目前实验室面积、试验温室和产业基地分别为2700平方米、800平方米和1000公顷;万元以上仪器设备205台(件),仪器设备总值2830万元,研究室的试验分析能力达到了科技发达国家相同学科试验室的水准。


  学术研究领域与方向

  学科在森林遗传学领域的研究涵盖了以森林树种为主要对象的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数量遗传学、群体遗传学范畴,并开展了树木的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的研究;在树木的遗传改良和育种领域形成了:(1)树木遗传改良的分子基础与基因工程;(2)商品林与经济林树种遗传改良;(3)抗逆性植物材料良种选育和(4)三倍体毛白杨新品种产业化技术共4个稳定的主要研究方向,在木本植物良种快繁、体胚发生、组培脱毒等生物技术应用领域和种质资源保护研究方面亦有良好的研究基础。


  2003——2005年的科技研究概况

  近3年学科共承担国家“973”、“863”、国家攻关项目,国家自然基金课题、“948”引进、国家专项基金、部重点课题,以及国际合作课题等53项,合同经费3364.3万元,人年均科研经费50多万元。目前执行中的课题有31项,合同经费为 2200万元。


  近年取得的学术和科研成果

  学科在国际会议和国内主要学术刊物、全国性学术会议和学术著作中共发表学术论文 175篇,SCI收录的学术论文2篇;EI收录的学术论文15篇;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5篇,全国学术会议发表论文11篇;国内核心期刊发表的学术论文 155 篇。作为主编或编委,编著出版了学术书籍 9部。近五年的研究成果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中国林学会学术成果“梁希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另有6项通过国家成果认定。在国际基因库(GenBank)中登录了一批功能基因片段。累计繁育推广三倍体毛白杨、枣、四倍体刺槐、侧柏、油松、落叶松等优良无性系或家系5亿余株,形成了毛白杨产业化体系,累计创社会经济产值逾200亿元,产生了巨大的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


  高级人才培养

  近3年学科共毕业研究生38人,其中授予博士学位12人,硕士学位26人,2005年有一篇博士论文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是学科高级人才的培养质量的新标志,已成为我国北方林木遗传育种学术交流与人才培养中心。


以上是聚创考研网为考生整理的"北京林业大学林木遗传育种学科介绍"的相关考研信息,希望对大家考研备考有所帮助! 备考过程中如有疑问,也可以添加老师微信H17720740258进行咨询。

分享:
学习QQ群
MORE
浏览过该网页的还看了 MORE
聚创考研网校微信 聚创考研网校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