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硕士 > 艺术硕士 > 正文

【音乐考研】唐代-宋金的说唱音乐历史沿革

作者:聚创考研网-a老师 点击量: 1766 发布时间: 2017-08-02 15:23 【微信号:扫码加咨询】


说唱音乐的历史源远流长,其源头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周代,而正式形成则以唐代的变文讲唱为标志。到宋代说唱音乐已趋于成熟,元明时期继续发展,及至清代达到空前兴盛,成为遍及全国有数百个曲种的形式,清代的曲种大部分保留至今。总括说唱音乐的历史沿革可分为六个阶段。


一、唐代以前有关说唱音乐的记载

古代瞽者“诵诗、说书、讲史”,即为说唱音乐最早的源头。盲姑弹唱,瞽叟作场,是说唱艺术沿袭至今的传统,一些古代典籍早有记载。汉代刘向的《列女传》就记有周代瞽者诵诗的情景,从这种瞽者唱诵诗歌和讲述故事的形式即可推断为说唱的萌芽。


古时从事说唱音乐活动的瞽者常有较高的地位。在科学不发达的年代,人们对瞽者乐师怀有与巫一样的神秘感,认为他们能通神,能通过“执律”预知军事的凶吉,通过音乐测知协风的到来而预知农时,被称为知天道者。他们还能对君王进行讽谏,《国语·周语上》中就记有“天子听政”时,“列士献诗”、“瞽献曲”、“师箴”、“瞍赋”、“朦诵”、“瞽史教诲”,“而后王斟酌焉,以行事不悖”的文字。这些“列士”、“瞽者”并不以政论的方式谏于君王,大都以“执艺事以劝谏”,君王从听唱、听诗、听历史故事中得到政见,既得愉悦,又得明察,他何乐而不为呢?因此才有《墨子·耕柱篇》中的“能谈辩者谈辩,能说书者说书”的说法。此时的说书并无作品传世,但也可以说是后世说唱艺术之源头吧。


战国时期荀子的《成相篇》,作于秦始皇九年(前238)。有人认为这是说唱音乐最早的形式。清代文人卢文弨就提出过《成相篇》是类似弹词、莲花落文体原始形式的看法。《成相篇》的文体字句排列整齐,换韵有一定的规律,全篇分为五章,每章之首都有“请成相”的字句。“成相”是古代舂米时所唱的歌,荀子此篇是模仿这种劳动歌曲而作,内容是宣传他的政治主张,并没有叙述故事,也没有散文说白,因此不能算真正的说唱,但从韵文文体上来看,与说唱形式有些类似。此外,还有学者认为汉《乐府》中收录的《孔雀东南飞》、《陌上桑》等大型叙事诗是早期的说唱,但对这些说法都有争议。


上述资料都可以作为追溯说唱音乐源头的参考,而说唱音乐的正式形成还应从唐代算起。


二、唐代的说唱音乐

说唱音乐在唐代正式形成,其标志是寺院里的变文讲唱。变文可以说是我国说唱音乐的始祖,变文讲唱在很多记载中称“俗讲”,主要在中晚唐时期盛行于长安的大寺院里,是僧侣们讲经时穿插的佛经故事或世俗故事。变文在文学史上也有重要地位,它的文体为后世的讲唱文学所继承。变文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形式呢?下面举一段《昭君变》的文字:


从昨夜以来,明妃渐困,应为异物,多不成人。单于重祭山川,再求日月,百计求方,千般求术。……怜(临)至三更,大命方尽,单于脱却天子服,还着庶人裳,披发临丧,魁渠并至。骁(晓)夜不离丧侧,部落岂敢东西。日夜哀吟无由暂辍,动悲切调,乃哭明妃处,若为陈说:


昭君昨夜子时亡,  突厥今朝发使忙。

三边走马传胡命,  万里飞书奏汉王。

单于是日亲临哭,  莫舍须臾守看丧。

解剑脱却天子服,  披头还着庶人裳。

寒风入帐声犹苦,  晓日临行哭未央。

昔日同眠夜即短,  如今独寝觉天长。

何期远远离京兆,  不意冥冥卧朔方。

早知死若埋沙里,  悔不教君还帝乡。


变文的文体是韵散间用的长篇叙事体,韵文部分以七言为主,杂以“三、三”句式或五言等。这种文体与诗不同,它的文字通俗,平仄不严,用韵较宽,散文部分为通俗的白话。这些特点都为后世的弹词、宝卷和鼓词等形式所继承。变文的韵文是歌唱部分,唱本上常注有“平”、“吟”、“侧”、“断”这一类的唱法标记。变文的实地说唱情景,在唐代赵璘的《因话录·卷四》中也有著名俗讲法师文溆僧讲唱变文的记载。变文讲唱的内容,有的是佛经故事,如《维摩经文》;有的是民间传说,如《舜子至孝变文》;还有历史故事,如《伍子胥变文》、《王昭君变文》、《张义潮变文》等。


唐代的变文有作品留存,其文体是真正的韵散间用的文体,韵文部分有唱法标记,《因话录》中又有法师说唱变文故事的记载。由此可以证明,变文的讲唱才是说唱音乐正式形成的标志。


变文这一说唱音乐形式在唐代已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成就,但是,由于僧侣们的讲唱越发展离宗教宣传的目的越远,从而招致一些士大夫乃至执政者的反感,到了宋代真宗时就被禁止了。


唐代的说唱音乐除了变文讲唱以外,还有民间的说书,如有的艺人说《一枝花》,还有的说《三国》故事。但是,这些只流行于民间的形式,不为士大夫们重视,因而所存资料极少,至于哪些只说不唱、哪些是有说有唱的,现今都不可考了。


三、宋金时期的说唱音乐

宋代的说唱音乐趋于成熟,其标志是有些城市中有了说唱艺人卖艺的场所——勾栏瓦肆,还有了文人加入的艺人组织——书会,专门为说书人撰写唱词。

北宋时期主要的说唱音乐曲种有鼓子词、诸宫调,此外还有唱赚、陶真和涯词。


完整的鼓子词作品,有赵德麟在《候鲭录》中收录的自著《元微之崔莺莺商调蝶恋花鼓子词》。这也是韵散间用的文体,韵文部分用了十二首〔蝶恋花〕词牌,第一首之前有“奉劳歌伴,先定格调,后听芜词”;在以后的每一首之前都有“奉劳歌伴,再和前声”的散白。赵德麟的鼓子词是根据唐人小说《莺莺传》改编的,是一则中国文学史中的名篇,后来为董解元和王实甫分别改编为诸宫调和元杂剧,至今故事中的人物还活跃在舞台上。《元微之崔莺莺商调蝶恋花鼓子词》为文人所作,词藻艳丽,文字训雅,不是真正的民间说唱。后来,在明代刻本《清平山堂话本》中收有宋代流传的《刎颈鸳鸯会》,与赵氏鼓子词体制相仿,用的词牌为十首〔商调醋葫芦〕,每首词牌前也有“奉劳歌伴,再和前声”的散白,但这一篇鼓子词语言通俗,最后还写明说唱《刎颈鸳鸯会》的艺人名叫秋山,这说明宋时的鼓子词确是民间的说唱形式。



北宋的鼓子词与现存的鼓词类曲种完全不同,它是以词牌演唱,是牌子曲类曲种的最早形式。


 唱赚也是宋代有代表性的说唱音乐曲种。早期包含有缠令、缠达(有引子、尾声为缠令,引子后两腔互迎、循环间用为缠达)。唱赚的音乐范围很广,既包含有传统的艺术歌曲,也有当时的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民间歌曲。宋代《都城记胜》等杂记中有所记述。


南宋说书的风气也很盛行,人称有说书四家:“小说”、“说经”、“说公案铁骑儿”、“说史”。其中前三种常常是有说有唱的,如“小说”当时又名“银字儿”,是用银字笙或银字筚篥伴奏,按词调演唱,应属说唱音乐。


金元时期最有代表性的说唱曲种就是诸宫调。


诸宫调最早由北宋勾栏艺人孔三传所创,后来又有许多文人拟作,使这种形式得到高度发展。诸宫调的文体也是韵散间用的,韵文用不同宫调的曲牌连缀而成,唱词为长短句,其篇幅都比较长大,现存最完整的作品是金章宗(1190~1208)时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有长短套数188套,曲调400多个,曲谱在《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中收录了一部分,计有148个曲调。此外,无名氏的《刘知远诸宫调》,是俄国探险队在西北黑水故城发现的,为残本42页,共有曲调72套,还有元人王伯成著的《天宝遗事诸宫调》原著也已丧失,只在《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中收录了部分曲谱。诸宫调的演唱有鼓、笛、板和水盏伴奏,早期是单人说唱,到明代也有十数人围坐轮唱的。


诸宫调从北宋到元发展成具有很高艺术成就的曲种,它对元杂剧的产生有着重要影响,元杂剧兴起后吸收了诸宫调的许多曲调,而诸宫调却渐渐被元杂剧取代而趋于消亡了。


请扫描下方微信二维码:


以上是聚创考研网为考生整理的"【音乐考研】唐代-宋金的说唱音乐历史沿革"的相关考研信息,希望对大家考研备考有所帮助! 备考过程中如有疑问,也可以添加老师微信H17720740258进行咨询。

分享:
学习QQ群
MORE
浏览过该网页的还看了 MORE
聚创考研网校微信 聚创考研网校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