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院校库 > 厦门大学 > 导师介绍 > 正文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文学研究所导师介绍:刘奎

作者:聚创厦大考研网-小厦老师 点击量: 721 发布时间: 2018-08-03 15:57 微信号: H17720740258



  刘奎 助理教授
  刘奎,2005年至2011年就读于武汉大学,获文学学士、管理学双学士、文学硕士学位;2015年于北京大学毕业,获文学博士学位,2014年1月至6月赴美国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东亚系访问学习;2015年至2017年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博士后,2016年、2017年赴台湾大学开展为期一月的驻点研究;现为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文学所助理教授,两岸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研究人员,主要研究领域为战争文学、四十年代文学、两岸诗歌和冷战时期台港文学关系等。有专著《诗人革命家》(台湾花木兰出版社2016年版,35万字),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台湾研究集刊》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主要论文如下:
  学术论文:
  1、《<巨流河>:20世纪知识分子的心灵史》,《中国图书评论》,P117-118,2011年10月10日;
  2、《“抒情传统”的诗学政治--读王德威<抒情传统与中国现代性>》,《现代中国》,第14辑,P207-213,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12月;
  3、《鲁迅:作为精神资源--王晓明的鲁迅研究及其他》,《鲁迅研究月刊》,P35-43,2012年第5期;
  4、《<第三代>的两个世界》,《文艺报》,2012年7月18日,中国核心报刊;
  5、《朱自清的述学文体》,《枣庄学院学报》,P1-11,2012年第4期;
  6、《郭沫若的翻译及对马克思主义的接受(1924-1926)》,《现代中文学刊》,P15-24,2012年第5期;
  7、《野性、野力和原野:作为文明再造的资源--抗战初期穆旦的诗歌写作》,《新诗评论》,P151-168,2012年第2期;
  8、《穆旦佚文<抗战时期的西南联大>辑校》,《新诗评论》,P178-182,2012年第2期;
  9、《“忏悔”意识与郭沫若的身份认同》,《海南师范大学学报》,P59-66,2012年第9期;
  10、《慈慧殿三号时期的朱光潜》,《传记文学》,P17-26页,2013年第6期;
  11、《<郭沫若全集·文学编>题注订正》,《郭沫若学刊》,P66-71,2013年第4期,第二作者;
  12、《历史、媒介与文学叙述:新生活运动的两副面孔》,《江汉学术》,P113-120,2013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2014年第4期;
  13、《沙龙中的学院派》,《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第29期,2013年12月31日。
  14、《工业,速度,一部分事物已成传统--李建春的诗集<出发遇雨>》,《上海文化》,P17-23,2014年第1期;
  15、《文化批判与共同体重建》,《读书》,P101-107,2014年第2期;
  16、《作为方法的“文学性”》,《读书》,P159-166,2014年第8期;
  17、《阅读的政治:在德黑兰读<洛丽塔>》,《读书》,P133-139,2014年第11期;
  18、《士绅的文学形象与政治想象--对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的延伸阅读》,《二十一世纪》(香港),P11-24,2015年4月号;
  19、《总体战与动员文艺》,《文艺研究》,2016年第1期,P68-78。《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2016年第3期;
  20、《危机与救赎:一个新文化人的南渡》,《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6年第1期,P47-63,获《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年度优秀论文奖;
  21、《母题研究与新诗解读的前景》,《中华读书报》,2016年1月27日;
  22、《“玫瑰之名”的迷恋者》,《书城》,2016年3月号,P76-80;
  23、《电影<鬼吹灯之寻龙诀>与历史的奇景化》,《艺术评论》,2016年第4期,P94-97;
  24、《历史想象的分歧:郭沫若与墨学论争》,《郭沫若学刊》(双月刊),2016年第2期,P42-50;
  25、《郭沫若与汪国垣的诗词唱和》,《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6月27日第八版;《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2016年11月;
  26.《“现代汉诗”是如何发生的?》,《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17辑(学苑出版社,2016年11月),P. 300-304;
  27、《“遗民”的政治文化与文化政治--以梁启超与台湾士大夫的诗词唱和为中心》,《台湾研究集刊》(双月刊),P. 94-102,2016年第5期;
  28.《台湾诗人夏宇的装置诗学》,《新诗评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8月,P155-177;
  29、《抗战时期郭沫若的书拓与诗词唱和》,《现代中文学刊》(双月刊),2016年第6期,P40-51.《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30、《现代诗人节的确立与新诗人的诞生》,《江汉学术》,2017年第1期。P59-66;
  31、《陈映真与理想主义之困》,《艺术评论》2017年第3期,P58-63;
  32、《情感教育剧:<屈原>的形式与政治》,《文学评论》2017年第2期,P63-71;
  33、《现代形式诗学的探索与实践》,《创作与评论》,2017年3月,P31-38;
  34、《抗战时期郭沫若笔下屈原形象的变与不变》,《郭沫若研究》第13辑,2017年3月,P28-42;
  35、《陈映真小说的忧郁诗学与情感政治》,《文艺研究》2017年第9期,P47-56;
  36、《郭沫若与唱和传统的现代嬗变》,《长江学术》2017年第3期,P37-49;
  37、《20世纪台湾视域中新疆形象的大致变迁》,《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5期,P29-36;
  38、《文学如何印刻时代》,《长江文艺评论》2017年第6期;
  39.《有经有权:郭沫若与毛泽东文艺体系的传播与建立》,《东岳论丛》2018年第1期,P148-167。


以上是聚英厦大考研网为考生整理的"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文学研究所导师介绍:刘奎"的相关考研信息,希望对大家考研备考有所帮助! 备考过程中如有疑问,也可以添加老师微信H17720740258进行咨询。

分享:
学习QQ群
MORE
浏览过该网页的还看了 MORE
聚创考研网校微信 聚创考研网校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