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聚创中传考研网-a老师 点击量: 510 发布时间: 2017-01-05 11:07 【微信号:扫码加咨询】
聚英考研信息网为大家整理了,中国传媒大学2017年硕士招生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方向介绍,详情如下:
相关推荐:
中国传媒大学2017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2017年中国传媒大学各院系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汇总】
通信与信息系统(081001)
1.声频技术方向
声频技术是指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内为人的听觉活动服务的技术,包括声音的产生、传输、接收、以及处理等问题。由于传媒领域所传播的声音以音乐、语言、和艺术效果声为主,所以声频技术具有技术和艺术相结合的特点,同时需要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在传媒领域内,本研究方向的支持学科包括传播声学、录音艺术、实验语言学、演艺工程等。主要研究的技术领域包括:
l 电声器件和系统的理论与应用;
l 室内声环境与扩声;
l 声频测量理论和方法;
l 数字声频技术与音频信息检索;
l 声音质量的综合分析与评价;
l 声音录制与处理的艺术与技术;
l 听觉心理以及与视觉心理的交互作用;
l 音乐传播声学;
l 汉语语音信息处理与评测。
本方向的研究工作以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为主,注重声频技术领域内科学原理和前沿技术问题的探索研究。重点培养学生在科学研究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优良的科学素质。为科研、教育、和工程技术等领域输送具有良好科学素质的研究型人才。
本方向的师资由教育部媒介音视频重点实验室(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声学研究所、录音系、信息工程学院等从事声频技术研究的人员组成,具有较强的学科实力和科学研究的积累。所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包括理论声学、心理声学、传播环境声学、听音实验方法、语音信息处理、数字音频技术、声频测量技术、传播声学进展等。
2. 数字电视技术方向
数字电视技术是现代广播电视和现代多媒体通信等领域重要的技术基础,“数字电视技术方向”是中国传媒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的特色优势学科。经过多年的建设,该学科在数字视频处理技术、数字电视制作与播出技术、数字高清晰度电视技术、数字视频测量和监测技术、数字视音频网络技术、视音频检索技术等方面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科研实力。
数字电视技术方向研究的重点内容:(1)数字视频压缩编解码研究与应用、(2)数字电视制作与播出技术研究与应用、(3)数字电视图像质量评价研究与应用、(4)数字电视测量和监测技术研究与应用、(5)视音频检索和多媒体资源管理技术研究与应用、(6)数字电影和高清电视版权保护研究与应用、(8)数字视频网络技术研究与应用、(9)交互电视研究与应用、(10)立体电视技术研究。
本方向培养的学生应具有扎实的学科基础和专业基础知识,掌握数字电视广播和数字电视压缩编码等相关专业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软、硬件分析和设计能力,较强的创新与实践能力,能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可在广播电视、多媒体通信、网络多媒体、移动多媒体、IPTV、信息产业以及其他国民经济部门从事系统设计、开发、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
3. 数字广播技术方向
送技术是广播电视领域核心技术,通过大功率发射机可以实现高效、大范围、便捷的声音、电视及多媒体业务覆盖。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提升,国家在广播电视无线发送系统上的投入逐年加大,无线发送技术在广播电视及多媒体移动传输覆盖技术中占有重要地位。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信号处理技术和射频技术的发展,地面广播正在实现数字化,各种数字广播标准不断产生并得到推广,例如数字地面电视广播、手机电视广播等。数字广播技术研究过程涉及无线通信、射频技术、通信信号处理、集成电路技术等多个领域。
数字广播技术研究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有:
(1) 数字调制技术——OFDM、编码调制、空时编码及MIMO
(2) 信道编解码技术——LDPC、各种级联码、迭代译码技术
(3) 发射机技术——大功率射频功放、发射机校正、发射机监测
(4) 数据广播技术——数据广播协议、多媒体广播软件开发
(5) 网络技术——单频网技术、无线广播与无线通信技术融合、广播网络控制
(6) 集成电路技术——接收机基带处理芯片设计、发射机数字调制和校正电路设计
(7) 播出安全技术——发射机系统安全体系、技术及方法
本方向培养的学生应具有扎实的学科基础和专业基础知识,掌握现代发射技术、无线通信、多媒体通信等相关专业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通信系统软件硬件开发能力,成为广播电视领域、无线通信领域中系统开发、理论研究方面的高级技术人员。
4.信息网络技术方向
面向三网融合的信息网络技术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项目。信息网络技术方向科研实力整体雄厚,科技成果显著,尤其是在以有线数字电视网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三网融合技术和综合业务应用领域取得了大量高水平成果。
信息网络技术方向研究的主要内容有:(1)面向三网融合的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技术;(2)基于无源光网络(PON)的新一代光纤接入技术与规划设计,以及新一代双向数字电视网络技术;(3)基于嵌入式技术的数字家庭智能网关与全媒体交互机顶盒技术;(4)面向广播电视网络的无线通信网络以及基于射频识别(RFID)和无线传感网络的物联网技术;(5)面向三网融合的广电行业大数据分析挖掘技术;(6)媒体数据网络的性能优化与媒体应用分布式计算技术;(7)视频运动目标跟踪与分析以及视觉感知技术;(8)传媒与新型信息网络体系下的信息服务模式、信息交互与安全优化技术;(9)视音频信息处理与三维音频关键技术;(10)广播电视系统综合测试与监控技术。
本方向培养的学生应具备信息网络理论基础知识以及网络工程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能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可以在信息网络领域(广播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无线通信网络、物联网)以及大数据分析、网络视音频处理和信息安全等领域从事科学理论研究、系统规划设计、网络管理与维护以及网络开发与应用的高级复合人才。
5.传输覆盖与监管方向
近年来,随着IP网络、移动互联网等新型媒体内容传输覆盖模式的发展,以及“村村通、户户通工程”、“西新工程”等广电公共覆盖服务项目的实施,如何提升传输覆盖有效性和传输网络监控能力,解决协同化、全媒体传输覆盖网络的有效监管问题,已呈现出显著的迫切性。
本方向主要研究内容是,在广电新媒体协同覆盖迅速发展的背景下,针对各类广播式与互动式业务内容的传输覆盖网络,研究如何提升覆盖有效性,增强对传输覆盖网络的信息服务监管能力,实现基于融合网络的协同传输覆盖。具体研究内容有:(1)无线数字广播电视网络的规划与设计;(2)协同传输覆盖与广电网络综合信息服务;(2)广电新媒体监管关键技术;(4)移动互联网媒体覆盖技术与媒体服务支撑技术;(5)基于MIMO的宽带无线传输技术及4G-5G移动通信下的多媒体广播技术;(6)互联网音视频服务覆盖技术等。
本方向培养学生掌握广播通信网络的基本理论与关键技术,掌握广电新媒体、三网融合、移动互联网、智能监管、综合信息服务等相关技术,具备分析解决媒体传输覆盖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在广播电视新媒体、互联网、新闻传媒、融合信息服务和信息与通信产业等领域内从事各类信息系统的技术研发与实现、教学科研、管理决策等工作。
6.信息安全技术方向
随着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发展,诸如双向HFC、IPTV、高清电视、3G、P2P等新技术、新业务不断产生,使得信息安全对于经济发展、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影响不断扩大,各种信息安全技术被应用到版权保护、广播监控、身份认证、电子商务、系统安全等方面,在推动社会经济的稳定可持续发展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同时广播电视作为政府的喉舌,其信息安全性关系到国家的生存,因此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安全技术与产品研发成为行业的焦点,而且广电网络的数字化平移和三网融合都需要加强广电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安全建设。网络的开放化和广电网、移动网、因特网的融合趋势,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网络与系统安全建设,提高系统的检测、防御、自愈等能力,另一方面数字电视、高清节目、IPTV、内容集成与分发、内容创意产业和各种新媒体也是迭起丛生,对包括媒体内容保护、监控过滤等在内的媒体内容安全更是呼之欲出。
本方向涉及加解密技术、数字水印技术、安全签名与认证技术、网络安全技术、入侵检测技术、、安全播出与监控技术、软件测试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等,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宽带互动电视与新媒体的业务保护
(2)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与权限管理
(3)广播加密与数字影视的内容保护
(4)视频监控与智能分析
(5)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与监控技术(有线、卫星、无线)
(6)数字内容安全与媒体资源分发(数字电视、IPTV、手机电视等)
(7)有条件接收与有条件播出
(8)网络信息内容过滤与监控
(9)视音频实时监控(节目、广告等)
(10)移动网络信息内容保护
(11)IPv6、P2P、Mobile等网络安全
(12)自防御与自愈网络体系
(13)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14)密码学与数字水印的技术与理论
(15)软件测试技术
本方向培养学生掌握信息安全与广播电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熟悉系统工程、通信网络、广播电视、数字传媒、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能独立分析和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具有软硬件设计分析能力和较高的综合业务素质、较强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可在信息产业、广播电视以及其他国民经济部门从事各类广播电视安全及信息安全系统设计、开发、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
7.虚拟现实技术方向
虚拟现实技术是被认为将对信息产业的发展带来革命性变化的一种技术形式,也是我国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项目。虚拟现实技术方向已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研究成果,科研实力雄厚,承担有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以及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虚拟现实技术方向研究的主要内容有:(1)基于光场与点云的新型三维数字建模方法;(2)电影虚拟化制作与虚拟演播室技术;(3)全景视频的制作、处理与评价方法;(4)基于模型的全景视频压缩编码方法;(5)面向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环境的非侵入式人机交互方法;(6)基于多声道声场重建技术的虚拟现实音频系统;(7)人工智能与情感计算技术在虚拟现实系统中的应用。
本方向培养的学生应具备虚拟现实技术理论知识以及三维数字模型库构建、虚拟现实应用开发等工程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可以在虚拟现实内容拍摄、数据建模、人机交互、图像处理、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测试等技术的研发和工程化等领域进行科学理论研究以及系统设计规划与开发。
8.新人工智能与媒体技术方向
脑科学的发展,在国际上被称为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之后的第四次革命:脑科学革命。以脑科学为基础的新一代类脑人工智能的发展正处于爆发的前夜。类脑人工智能方向是中国传媒大学实施创新工程,旨在冲击世界一流科技水平的创新研究方向,它的内涵是研究基于最新脑科学的人工智能理论及技术应用。
本方向主要进行基于脑科学的类脑人工智能技术(包括类脑计算、深度学习和机器智能等)的研究和发展在媒体领域(包括对视频、音频和自然语言的智能分析等)中的核心应用技术。采用CPU+GPU以及大规模高性能计算集群进行软件开发,实施类脑计算、深度学习和机器智能领域中的计算方法,并应用到智能媒体领域。
本方向是多学科交叉学科,通过三年的学习与研究时间,深入系统掌握理论和应用方法,在研究项目带动教学研究的思想支持下,使学生具备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和创新精神,较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综合运用知识、从事专业研究及相关实践工作的能力,为人工智能领域提供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培养采取以导师为主,导师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导师指导小组由导师及本专业或相关学科专业的教授、副教授组成。课程设置除学校统一安排的公共必修课和公共选修课外,专业课程包括:脑科学基础、类脑计算、深度学习、智能媒体技术、Machine Learning、人工智能与神经网络、大脑模拟与实验等。
以上是聚创考研网为考生整理的"中国传媒大学2017年硕士招生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方向介绍"的相关考研信息,希望对大家考研备考有所帮助! 备考过程中如有疑问,也可以添加老师微信H17720740258进行咨询。